产品目录
2X型旋片式真空泵
2XZ型直联式真空泵
XZ型旋片式真空泵
SZ型水环式真空泵
SK型水环式真空泵
2SK型水环式真空泵
2BA型水环式真空泵
2BV型水环式真空泵
2BE型水环式真空泵
SZB型水环式真空泵
SK型直联水环式真空泵
ZJ型罗茨真空泵
JZJS型罗茨水环真空机组
JZJBA型罗茨水环真空机组
JZJWLW型无油立式真空机组
JSJX型罗茨旋片真空机组
JZJP型罗茨水喷射真空机组
RPP型全塑水喷射真空泵
MH-2型滑阀式真空泵
TLZ型离心式真空泵
XD型旋片式真空泵
X-150型旋片式真空泵
WLW型无油立式真空泵
W型往复式真空泵
VPS干式螺杆真空泵
不锈钢水环真空泵
WJ干式无油真空泵
H、2H系列滑阀真空泵
3L-WD型三叶罗茨鼓风机
SL型-罗茨鼓风机
ZKJ型真空箱机组
单位换算表
各型号尺寸安装说明
  新闻资讯

中国航天器真空技术的进展

3.9 离子发动机试验设备

 离子发动机是航天技术中一种新的推进装置, 用于各类卫星、 空间探测器、姿态控制和星际航行等方面。中国研制的以汞, 氛为工质的离子发动机,都是将工质电离成等离子体并被加速而喷射作为推进动力。因此, 对离子发动机的性能进行测试与研究, 需要在高真空条件下进行。由于影响离子发动机性能的参数有数十个之多,各参数之间又互相影响、 相互关联,因而使离子推力器的研究与试验变得十分复杂。为了模拟、 检测离子发动机在宇宙空间的工作特性,中国从1976--1982年先后研制了5种离子发动机试验设备。其中二TS一1型设备直径500mm、长600mm,主要进行显离子源的放电性能试验; TS--2型设备直径800mm、长1000mm,极限真空度1.3x 10-5 Pa,工作压力2.7X10-3 Pa,主要用于离子源空心阴极性能试验; TS-3型设备,用来测量离子发动机束流特性、电特性、工质流特性以及总体性能, 以期得到最佳结构和工作参数; TS一4型设备,主舱直径1000mm,极限真空度6.7x10-5Pa,工作压力为2x10-6x10-5Pa,用作离子发动机寿命试验; TS一5型设备, 整机尺寸4100x 2300 mm x1900 mm,极限真空度6.7x10-5Pa,工作压力为2x10-4Pa ,用作阴极、蒸发器及中和器组件寿命试验。这5种试验设备的建立, 使中国的离子发动机性能试验手段基本配套, 成为完整的独立体系。

 TS-3型设备, 主要性能为: 直径1000 mm,长1800 mm, 极限真空度1. 3x10-4Pa,工作压力为2x10-4 ~4x 10-4 Pa 。该设备主要由工作室、 传动机构、 抽气系统、液氮系统及电气控制等组成, 配有离子发动机工作时整套电源及检测设备,装有液氮热沉及大面积液态冷阱, 能模拟宇宙空间状态和排除大量汞蒸汽和防护汞中毒。工作室分为主舱和副舱,中间用一个直径为400mm的插板阀隔开。主舱内部周围有热沉冷壁和各种测试装置, 热沉壁温80 K。副舱内部装有推力架。工作时,推力架将离子发动机推人主舱进行试验。抽气系统选用油扩散泵机组,油扩散泵及其泵芯都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以防工质汞的腐蚀。电控系统可对装置运行、真空低温等环境参数进行控制,有自动报普系统,用Z -80微机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该装置于1978年建成并投人使用。设备性能良 好,达到国外同类设备性能水平。

3. 10航天器杭辐射加固模拟设备

 航天器抗辐射加固技术是航天器实现长寿命、 高可靠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航天器长期在空间环境中运行, 空间辐射环境在航天器上产生累积剂量效应、单粒子效应、充放电和电磁干扰效应等,会造成航天器材料和元器件性能的退化甚至失效, 从而影响航天器的性能和工作寿命。航天器抗辐射加固技术的任务就是研究空间辐射环境对航天器的影响和效应,找出相应的防护技术和加固技术,以确保航天器在预定的工作寿命期间可靠地工作。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空间辐射环境研究, 空间辐射效应研究,空间辐射效应加固技术研究,空间辐射环境和辐射效应模拟技术研究,抗辐射加固技术空间飞行验证试验等。

    中国的空间抗辐射加固 模拟设备研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 并建立了以1.5MeV电子源为中心的航天器放电研究试验设备; 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 先后建立了采用大面积电子枪的专用辐照试验设备,低能质子辐照试验设备,CF-252源单粒子效应模拟试验设备和电磁脉冲模拟试验设备; 20世纪90年代末期,为进一步提高中国空间辐射效应和航天器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试验水平,中国从俄罗斯引进了一批空间辐射效应研究试验设备。这些设备包括: 以0.8--2.5MeV电子加速器为中 心的空间材料、 元器件和单机辐射效应试验设备, 航天器充放电研究试验设备, 激光单粒子效应研究试验设备和以空间辐射环境因素为主的多因素空间环境研究试验设备。

3.11宇航员训练试验设备

 宇航员训练试验设备是为宇航员在上天之前模拟空间环境而设置的地面模拟设备。中国于1968--1976年研制成功第一台航天飞船模拟舱,为中国载人航天机构提供了航天生命保障系统。该舱在解决了飞船密封座舱体内气体成分与压力控制、湿度、温度控制、气体净化、通风、 噪音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后,可以对载人飞船、 航天飞机和空间站的微小气候进行工程和医学研究,可以对宇航员进行选拔和训练(包括宇航员的生活制度、饮食制度及能量代谢训练) ,可以对航天器的空气再生、 净化等生命保障系统和测试设备进行考验和试验研究,还可以模拟特殊环境下(高温、 低压、 缺氧等环境条件) 对正常人的工作效率及环境伤害进行试验研究。

    设备的技术性能: a. 船体尺寸: φ2800 mm × 7000 mm; b. 真空度: 1.0x105 2.5x 104(可达4 x 103) Pa; c.通风量: 1500-3000 m3/h; d.加热: 5~4 0℃; e.湿度: 相对湿度15%~85%; f. 消音后的噪声: 白天小于70 dB, 夜间小于60 dB; g. 高氧:氧浓度大于98%。设备主要包括; 船体、 真空抽气系统(水环泵、机械泵)、通风系统、加热、去湿、消音、二氧化碳吸附器、 水冷却系统、 电源控制系统等。

 该设备研制成功后, 曾对中国首批宇航员进行了为期14昼夜的地面试验, 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试验任务。测试证明: 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3.12 X射线望远镜空间模拟检测设备

 它是1台总长70m的大型清洁超高真空空间环境试验设备,主要用于X射线望远镜(太空望远镜)镜头和总体性能的检测与模拟试验, 同时还可以用于检测真空中光速、 精密光学器件表面的粗糙度等。

   该设备于1982年研制成功,为亚洲第一台,主要性能(如真空度、无油程度、机械振动等) 均优于国外同类设备,达到近几年国际水平。

 其技术性能: a.设备主要尺寸: 检测腔直径1.2m、长5.6m,光路管道直径0.4m、长64m,光源腔I直径0.5m、长1m,光源腔II直径0.5m、长1m,总长70 m; b.工作真空: 检测腔3.2x10 -5 Pa,光源腔3 .6x10-5 Pa,光路管道3.2x10-5Pa; c极限真空: 检测腔4.8x 10-6Pa,光源腔3.46 x10-5 Pa ,光路管道3.46X 10-5 Pa; d,抽气时间: 2h 内可以从大气压抽到2.7 x 10-8Pa,可连续工作48h以上;。.无油程度: 容器内碳氢化合物含量小于1%;f.光路管道准直度: 小于6mm; g. 振动( 包括基底在内)
小于。0.87 μm。该设备由检测腔、光路管道、光源腔和抽气系统组成。其中抽气系统: a.主抽气系统: 检测腔为溅射离子泵(800L/s) 6 台、 升华钦泵(400 L/s)2台, 光源腔为溅射离子泵(800 L/s) 2台(每个光源腔1台) ,光路管道为溅射离子泵( 600L/s)5台; b.预抽气系统: 由分子泵、分子筛阱、活性氧化铝阱、 机械泵组成,从大气压到4kPa直接采用2X一30机械泵抽气,从4kPa到10 Pa 通过吸附阱与机械泵抽气, 从10Pa到2.6x 10-3 Pa用1500型分子泵抽气,这种抽气系统机械泵油的返流污染少。

4 空间材料的真空效应评价

4 . 1 概 述

 空间材料的真空效应指航天器材料与空间真空环境的作用。材料的许多性能在真空中有可能发生变异, 其原因是蒸发、升华、出气,从而导致材料的质量减少。质量减少的百分量称为“ 质量损失” (ML),材料在真空中所减少的那部分质量逸出到真空环境中,改变了真空环境的状态,包括压力、 密度和粒子的飞行方向。其中, 有些可能在较冷的表面上重新凝结, 并有可能对航天器敏感表面造成污染。这些重新凝结的物质称为“ 可凝挥发物” (VCM) 。航夭器在无际的空间运行, 选材的主要出发点是: 在额定的寿命期内航天器是否能耐受空间真空环境及材料逸出物对敏感表面的污染程度。空间材料出气的主要指标不是出气速度和出气量,而是ML和VCM[5]

4.2 中国空间材抖真空效应研究的现状[6]

 中国对空间材料的真空效应研究始于1963年,并从空间环境的基本物理过程出发, 把材料空间效应归纳为凝聚相表面相变过程、凝聚相聚体扩散过程、 凝聚相之间交换过程、 凝聚相之间接触过程,从而开创了具有中国 特色的材料空间效应学科新的方向。1963~1978年, 兰州物理研究所先后进行了包括材料蒸气压测定、材料常温出气、材料渗透、材料质损、材料超高真空质谱分析、材料冷焊试验、小型综合环境材料原位检漏、 可凝挥发物分子污染、 金属材料高温出气等9 种材料空间效应的试验,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材料常温出气和金属材料高温出气的基础理论方面提出了新的“ 扩散理论和“界面层假设”。在空间材料和零部件的性能试验方面,1965~1981年开展了卫星材料、 元件及防护设备空间电子辐射模拟研究工作, 开展了空间材料及活动部件的冷焊研究, 开展了空间机械润滑研究和分子污染监测器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作都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

4.3 航天器教感表面的污染研究

 航天器上有许多敏感部件( 如光学镜头、 观察窗、太阳电池盖、热控涂层、继电器触点、波导内壁等) 表面需要清洁。这些敏感表面尽管在零件制造、 分系统装配、 总装过程已保持清洁,但仍有可能在地面热真空试验和航天运行期间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例如, 润滑用或导热用的油脂会通过表面到达敏感表面;姿态发动机喷出的羽状烟柱、 燃料电池抛出物及工作舱排出的废物、 废液会形成明显的粒子状污染; 卫星本身的非金属材料在真空中受热情况下会放出可凝挥发物, 它们以单分子的形式蒸发、 升华、 分解逸出,而后以随机方式沉积在冷的裸露表面上, 形成分子污染等。

 污染的后果是严重的。例如美国双子星座载人飞船观察窗, 由于未加保护罩,受到严重的羽烟污染。

    阿波罗8号飞船进行首次绕月飞行时,由于硅橡胶密封圈污染了大观察窗, 只好临时移到污染较小的小观察窗去照相和拍电视。阿波罗14号飞船密封马达开关在飞行期间失效, 其原因经追查是一个比豌豆还小的室温固化硅橡胶在马达运行时分解出低分子量气相硅, 与石油基润滑剂一起在电刷电弧作用下形成碳粒, 增加了电刷痕迹导致马达失效。

 一般来说, 分子污染的来源为航天器上电和热的弹性绝缘物、真空密封材料、 绝缘结构材料、 黏合剂、液压油、 热控涂层的油渗挥发物、 作为标志的油墨、空气中吸收的水气和其它化合物、清洗溶剂等。经分析,分子量在5 0 以下的永久气体和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挥发性强, 在敏感表面上一般不会大量凝结,不影响工作; 分子量800以上的高分子化合物, 只要不分解, 蒸气压是很低的, 而大多数金属材料蒸气压相当低, 故不会有可见的污染。因此, 污染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水气、电推进器的汞、 艳等物质以及50~800中等分子量的有机物。寿命长的航天器。 即使污染物的分压力很小,也会迅速地在冷的裸露表面冷壁上形成分子层污染。

 分子污染过程包括单个分子挥发( 出气) 、 空间输运以及在敏感表面上冷凝沉积等3 个步骤。就出气而言, 结合蒸发率不难估计。但对于不同摩尔质量组成的聚合物材料, 由于低摩尔质量分子通过基体材料扩散固化程度不均匀, 蒸气压处于非理想和非平衡状态, 很难估计出气率大小。就空间运输过程而言,污染与敏感表面对污染源距离、 方向和视场有关。一般认为, 在分子流情况下, 挥发出来的分子以余弦定律向不同方向飞散。而达到敏感表面的量, 在分子流情况下与离开污染的距离成反比, 与两者边线和敏感表面法线之夹角的余弦成正比。对于在敏感表面上冷凝沉积来说, 污染取决于人射分子的特性、 敏感表面的特性及后者的热力学温度。

 总之, 污染物如果挥发率高、 连续不断、 离敏感表面近、 视场可见、 方向正对、 黏附机率大、 表面温度低, 污染会很严重, 甚至会聚积到可见污物滴液的程度。

4.4空间材料的综合环境试验设备

( 1 ) 电子辐照下材料质损检测设备

 空间材料经电子辐照或未经辐照,其在热真空下的质量损失是不同的。材料质量损失是航天器选择结构材料及功能材料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价材料真空性能的首选指标。为了考察电子辐照与热真空环境对材料的综合效应, 兰州物理研究所于1974年研制了电子辐照下材料质损检测设备。该设备主要用于低轨道卫星材料的评价, 其工作原理是在真空中采用卡恩型真空微量天平, 在给定的恒定温度下对材料质量损失的百分比进行原位检测。其真空度为10-3Pa,温度范围低于(50±1) t ; , 天平的灵敏度为10-5g/mA 。 该设备由加速器和真空中材料质损设备两部分构成。 在该设备中,静电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通过真空钟罩上的铝窗直接打在试样上,然后用真空微量天平测试其质损变化。

 设备的真空系统由真空钟罩、 金属油扩散泵、 机械泵组成。极限真空度为10 -3 ~10-4Pa。测试部分由真空微量天平、 温度控制器及自动测试部分组成。其中温度控制由DWT-702精密温度控制仪和加热电炉构成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其温度控制在(50土1)℃。测试部分为自动跟踪测量,该数值最大误差小于4 mW,最小可检质量损失为10-5g。

 电子辐照条件: 电子能量为0.4~1.0 MeV,总通量为1.5x1015个电子/cm2,通量率为1.1×1012个电子/(cm2·s), 辐照时间为 1000 s。

 (2) 石英晶体微量天平

 石英晶体微量天平是专门用来现场测试沉积膜质量厚度的一种极为灵敏的仪器。利用仪器可以检测空间材料可凝挥发物逸出率时间的变化,检测航天器在轨飞行期间的自污染,检测航天器及其部件在地面热真空环境试验中的自 污染和他污染。

 中国的石英晶体谐振型真空微量天平的研制始于1965年, 由兰州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它采用石英晶体作为敏感元件研制出“ 孪生晶体”结构, 使用2只频率相近的晶体分别组成震荡器单元来测量其差频信号, 能够提高频率的稳定度, 降低对环境条件的苛刻要求。该仪器可直接检测的最小蒸气压约为10-6Pa,比普通测量蒸气压的最好方法要灵敏二三个数量级, 同时还成功地用于空间材料挥发性可凝物逸出的测量。1972 -1975年, 兰州物理研究所又研制了多维杆轴真空微量天平。其结构特点为: 天平的主横梁采用具有三维空间的石英玻璃多维型梁架。装载加 g 的负荷时形变很小, 在连续加温500℃的工作条件下使用, 精度不受影响。采用浮力核准法校准,天平的偏转灵敏度为5.08X10-5g/mm, 感称比10-7。 若使用最小读数。0.01mm的移测显微镜,天平的最小感量可扩展到5.08 X 10-7g, 精度1.5X10-6g ,可用于真空的测量和核准及宇航材料的质损测定。

 用石英晶体微量天平检测材料可凝挥发物逸出率(VCMER)的装置, 主要包括真空测量室、 石英微量天平、 样品台、 分子沉、 加热器、 无油抽气机组、 测控温装置、 供电及检测装置、 恒温循环装置等。具体从略。样品台温控范围为25~180℃, 连续可调。晶体收集温度用恒温槽控制。晶体上收集到的可凝挥发物可根据余弦定律导出计算公式, 测其空间材料V C M E R随时间的变化。石英晶体微量天平不仅可以用于检测材料VCMER,而且可以检测敏感表面所在位置的污染量。利用石英晶体微量天平技术制成的分子污染检测器, 由于具有超灵敏、 小巧、 坚固、 直接给出电信号( 频率信号) 等优点, 故已在航天器上广泛采用。

(3)真空-紫外辐照设备

 航天器在宇宙飞行过程中直接受到空间环境中太阳紫外线和空间各种因素的联合作用, 对硅太阳、电池、 温控涂层、 复合材料、 猫合剂等空间材料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特别是在波长200~400 nm范围内的紫外辐照, 可以使硅太阳电池损伤,电池效率下降, 甚至完全失效, 使温控涂层老化变色, 导致吸收率增大, 使复合材料中的戮合剂透过率下降等。为了研究真空一 紫外辐照对材料及小部件在空间的稳定性的影响, 兰州物理研究所于20世纪80年代研制了真空-紫外辐照设备。该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 a.极限真空: p=10-8Pa; b. 工作压力: p=10-8Pa; c.真空测试室: 直径350 mm,长度600 nm; d . 紫外光源:GXZ-300型远紫外汞氨灯,能辐射出强烈的200--300 n m远紫外光谱, 能使材料在7 5 0二 外被辐照,其紫外光照度为70 mW/cm2,相当于5个紫外太阳常数[7,8]

 该设备主要是由真空测试室、 超高真空机组、紫外光源及测试等部分组成。卧式结构的真空测试室用不锈纲制成。为满足辐照部件样品多及小部件都可辐照的要求, 设备设置了直径为120mm的石英玻璃窗口, 除石英玻璃窗口 和观察窗口为氟橡胶密封外, 其余全部采用金属密封结构。选用L-600型溅射离子泵为主泵组成无油超高真空机组, 从而保证了真空-紫外辐照设备是一个清洁的无油真空环境的需要, 特别的紫外光源具有发光稳定、 寿命长等优点[9] 。具体从略。

 设备建成后, 利用该设备规定的测试原理、 试验方法和试验步骤, 对用单向碳纤维板材料制成的试样进行了真空一 紫外辐照下的材料和质量损失侧试。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紫外比 红外对材料质损约大2 2%, 这是因为单向 碳纤维材料中的环氧勃合剂变质的缘故。从样品上可以看到环氧经紫外辐照后发黄。开展了卫星用热控涂层真空一 紫外辐照测试, 如玻璃型二次表面热控镜,经过辐照从测试的太阳光谱吸收率及半球发射率数据来看, 紫外辐照对该镜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原因是石英及氧化锢锡膜对紫外光吸收较大,吸收的能量改变结构, 从而影响其性能。这使得对太阳光的吸收率变大, 半球发射率变小,即性能变坏, 热控涂层升温。

(4) SF一3分子污染监测器

 1982年由兰州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的SF-3分子污染监测器是为空间材料挥发性可凝物、卫星上分子污染及卫星环模污染监测的专门仪器。该仪器运用石英晶体微量天平技术, 发展了孪生晶体法。主要体现在晶体切角适应工作温区,按频温曲线一致的原则配对,采用传导式温控等, 从而减轻了装架应力,使电路温度系数小,易起振,输出信号电平高,波形好,简单可靠,同样使遥测接口刀具具有同步控制、定时取样、采样编码,产生标志及串行输出等功能。

 仪器的主要性能: a.分辨率: 10 MHz晶体为4.4 μg /cm2(铝膜为0.016 nm), 5MHz晶体乘4; b.测量范围: 10 M Hz晶体为0-900μg /cm2; (铝膜为3.3μg)d . 频漂: 72h不大于15 Hz; e 探头使用温度: -180~200℃; f. 功耗: 6W,可24h连续工作; g. 具有厚度与速率参量同时数码显示的特点; h.具有厚度预置、 继电器控制及蜂鸣报警等功能。

 该监测器通过了力学环境及空间环境试验, 是中国第一台星载分子污染监测器。其技术性能满足了星载要求, 已在D-2型卫星整星热控试验中, 用311个昼夜监测了3个不同方位的分子污染试验数据,并推广应用到其它地面空间环境设备的分子污染监测及真空镀膜监控中。

 (5) 星用非金属材料出气污染性质原位测试设备

 近10年来,中国长寿命、高可靠应用卫星的发展,使卫星在轨分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预测、防护和控制污染的危害, 使之降低到尽可能低的量级, 1998 年兰州物理研究所在参考研究了美国现行国家标准ASTM E595系列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航天部QJ1558一88(真空环境下材料出气总质量损失、可凝挥发物标准测试方法),并研制了相应的星用非金属材料出气污染性质原位测试设备。该设备的功能为: 可原位、 连续、 定量测试星用非金属材料出气可凝挥发物率,给出全过程的出气数据。设备测控系统稳定,测试仪器灵敏(最小可检达4.4x10-8g/ m2 ) , 测试数据可靠。 设备可测试空间材料的出气总量TML、可凝挥发物CVCM和水气回收量WVR等三项指标,是用作航天器非金属材料在热真空下的出气分子污染测试、评估和研究的高灵敏设备,是中国目前惟一的多功位星用非金属材料出气污染高灵敏度原位实侧设备, 整体设计和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0]

 设备主要性能指标: 极限真空: 小于1x10-5 Pa; 控温精度: 正负0.1℃; 测量系统交叉干扰: 小于等于1H z ; 测量温漂: 小于2 H z ( 4 h 内) ; 可凝挥发物最小可检量: 4.4x10-8g/cm2

    该设备由真空系统、 温控系统和测试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真空系统由真空室、 涡轮分子泵、 旋片式机械泵组成。温控系统样品舱内样品控温测温采用2台TDW-3902型电子温度调节器实现,并采用Pt100铂电阻,尽可能提高控温和测温精度。测试系统采用石英晶体微量天平作为测试系统。应用特点切角、 孪生晶体晶片差频技术及特别装配工艺以降低温漂。同时采用中规模CMOs数字电路监测显示,使微量天平整机具备频漂小、 温区宽、 功耗小、 分辨率高等多项优良 参数[11]。 具体从略。

5 展 望

5 . 1 真空获得

 (1) 在空间真空环境模拟试验装置方面。中国在卫星、 宇宙飞船零部件、整机的空间真空环境试验中的小型模拟装置已有近百台。对这类设备的发展趋势是: 合理使用、 提高综合多功能和自动化程度, 逐步建立空间环境模拟预示和数据库, 研究新的模拟方法, 完善综合环境模拟, 开展和完善计算机辅助空间真空环境模拟试验技术。今后, 还要随着航天器的发展对大型空间环境试验设备加强研究。

 (2) 在航天器在轨排气技术方法方面。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完善超高真空和极高真空容器在轨排气技术有许多工作要做。由于利用真空环境条件可以解决高真空容器的在轨排气问题, 而在轨应用的小型真空系统在操作方面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因此, 用小型分子泵加离子泵系统在地面模拟试验中 进行超高真空、 极高真空试验是发展的必然。除此而外, 材料出气对极高真空分子屏试验平台的影响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这几个方面是目 前真空获得技术较为薄弱的环节, 应大力加强研究。

5 . 2 真空测量

 中国的真空测量的水平虽已基本上适应了地面模拟试验的需要, 但在解决10-11~10-13 Pa的极高真空测量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要用已有的真空计测量空间真空中所遇到的特殊条件下的压力, 还需要在工艺、 结构、 原理、 理论等多方面进行努力。

现今实际用于极高真空测量的几乎全是不同类型的电离规。电离型极高真空规的进一步发展还有赖于新型阴极小电流测量和电子倍增器的发展。从更广泛的意义讲, 极高真空的测量还有待于新原理的提出、 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概念的突破。需要研究极高真空条件下的物理化学现象和表面效应对测量的影响, 探讨表征极高真空的更为本质的物理量, 开拓非均匀超稀薄气体环境下真空测量的新领域。

 在传统的真空应用领域中, 对真空计量标准的精度和准确度没有过高的要求,但是,空间科学却要求真空计量标准有高的精度和准确度。由此, 要求建立超音速分子流校准系统和非稳态流校准系统等特殊的真空计量标准。

 在完善和改进计量标准性能的基础上, 注重提高标准的 精度以及延伸校准的上、下限。

5.3 质语与检漏

 质谱分析仪器是在航天器上使用的主要的真空仪器, 在空间探测、 载人航天、 航天器诱发污染环境监测、 火箭技术和地面模拟中将继续获得新的应用。各种质谱仪的完善和数据采集的计算机化是发展的必然 [12]

 检漏技术在空间真空技术中既有理论性的探讨, 也有实用的普及问题。为了确保航天器密封性及低温流体的安全输送和长期储存,真空检漏技术占 有重要的地位。 快速、 准确地对大容器进行检漏, 始终都是航天器真空技术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技术检测灵敏度高,可靠性强, 检测周期短,能够适应各种航天器的常规检漏, 是航天器泄漏检测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13]

5.4 空间真空新工艺

 空间真空新工艺是空间真空技术中有待开发的新领域之一。由于其实用性强、 所取得的效益好, 所以颇受各国重视。除需要继续加强研究真空镀膜、 离子束刻蚀、局部真空电子束焊外, 还应该开发的空间真空新工艺有在轨航天器上真空新工艺的应用、 新型空间真空条件下的焊接、 表面改性技术等。

上海万精泵阀有限公司  免费热线:400-6064-114  电话:021-51863849  传真:021-60911446  企业QQ:1419137999  
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镇新城路1号